創(chuàng)新之源:活力變革看南車
2012-08-24 22:32 來源:中國廣播網 打印本頁 關閉
創(chuàng)新之源——活力變革看南車
在株洲市的田心,每天清晨上班時,丈夫妻子一起出門,或者傍晚下班后在一起聚會的兄弟姐妹乃至朋友們,身上掛著的工作牌上大都寫著中國南車。
然而,如果你有心仔細去看或許能發(fā)現細微的區(qū)別,有的工作牌下方寫著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有的寫著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而有的則寫著南車株洲電機公司。
有時候,這里正在生產的電力機車、城軌車輛、輕軌列車乃至磁浮列車上,三家單位員工在一起遇到的可能就有親戚和朋友。
一個家庭、一個朋友圈子的人分別在中國南車株洲基地的三家企業(yè)工作,這不只是田心的一道風景,更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以及超越這種淵源的分工與合作。
我們從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歷史陳列館追根朔源。
一張稍許發(fā)黃的黑白照片映入眼簾——“1936年8月1日,一群懷著建立民族火車工業(yè)夢想的創(chuàng)業(yè)者,來到株洲田心這塊當時還是默默無聞的土地上,打下了民族火車工業(yè)的第一根樁基!
工作人員介紹說,“76年前,企業(yè)當時的定位是一家蒸汽機車修理工廠,株洲機車廠就是現在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的前身!
自那時開始,懷揣著推動民族火車工業(yè)發(fā)展的夢想,數十年來,以茅以新、周勱、丁愛國、趙小剛、徐宗祥、劉友梅、丁榮軍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yè)的知名企業(yè)家、專家先后投身這片熱土,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不斷實施變革,為這里注入活力,推動這里由蒸汽機車修理工廠成為中國電力電力機車的搖籃,并向中國電力機車之都發(fā)展,如今成為世界軌道交通裝備行業(yè)的高地。
每一次變革,為這里帶來一次躍升。于是,這里的人們用“三級跳”來形容三個階段的歷史變革。
第一跳——由蒸汽機車修理到電力機車搖籃的蝶變。年近8旬、參加過第一臺電力機車研制的退休工程師饒治安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回憶道,1956年,曾任株洲機車廠第二任負責人的周勱隨同毛澤東主席出訪蘇聯,成功地爭取到將引進蘇聯電力機車技術寫入了中蘇有關經貿的協定中,為田心贏得了現代工業(yè)文明的第一顆種子。
然而,在1958年的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研制中,株洲機車廠并不具備電氣上的條件,不得不聯合遠在40余公里外的湘潭電機廠的力量才研制成功。
后來,國家重新進行定位,將電力機車的研制劃歸鐵道部對口管理。1959年6月5日,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成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前身),其所長由時任株洲機車廠廠長許世勤兼任。
與此同時,以第二臺電力機車的研制為契機,株洲機車廠開始籌建自己的電機、電氣生產線(現南車株洲電機公司產業(yè)起源于此),這樣的變革,使這里逐步擺脫了對外界的依賴,為中國南車株洲基地專業(yè)研制電力機車奠定了基礎。
隨后的近20年,與共和國的經濟一樣,中國的電力機車事業(yè)也同樣在蹣跚中前行。中國南車株洲基地的這片熱土在等待機會噴薄而出,直到迎來改革開放的春風。
第二跳——從搖籃到中國電力機車之都。談到1978年的全面轉產電力機車,株洲機車廠成為全國首家專業(yè)生產電力機車的企業(yè),饒治安至今記憶猶新。
轉產電力機車,在當時還有部分員工不理解,這修理蒸汽機車不是好好的嗎,干嘛要轉產呢?!饒治安回憶說,時任株洲機車廠黨委書記的趙英俊在動員會上為大家算了幾筆賬,算發(fā)展賬,未來國家鐵路將以內燃和電力機車牽引為主,修理蒸汽機車將逐漸失去市場;蛟S,最能打動職工的還是后面的兩筆賬。算經濟賬,做一臺電力機車能比修理蒸汽機車多出幾倍的利潤;算舒坦賬,不修理蒸汽機車了,從此工作服可以干凈多了。
幾筆賬算下來,職工心動了,動手拆掉了蒸汽機車的生產線,將設備交給其他單位,破釜沉舟上電力機車。然而,那時,大規(guī)模生產電力機車的設備還未審批到廠,饒治安回憶道,為此,他和同事們幾經周折,終于面呈時任鐵道部部長郭維城,為工廠爭取到了電力機車大規(guī)模生產急需的數百臺套設備。
1978年10月28日,株洲機車廠修理的最后一臺蒸汽車出廠,由此結束了這里40余年修理蒸汽機車的歷史。饒治安感慨道,如果失去變革的勇氣,田心或許將更長時間地停留在“電力機車的搖籃里”。
“原來西方國家的電力機車可以做得這么好!”打開國門后,1983年,隨團出訪國外的時任株洲機車廠副總工程師劉友梅(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被國外電力機車的飛速發(fā)展所驚嘆。
一臺電力機車有上萬個零部件,他是一個高度依賴配套的產業(yè)。電力機車產業(yè)的發(fā)展好不好,不光是主機企業(yè),配套工程同樣重要。
現代化的配套在哪里?人們首先將目光放在了誕生于株洲機車廠的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身上。
時光進入80年代,獨立經營成為兄弟企業(yè)后的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境況是什么樣子呢?老株洲所人至今也忘不了自1984年以來的變革三部曲。
“全所482人,每年上級撥款125萬元只能維持正常工資,科研工作更是無從談起。廣大科技人員為了每月4.5元的附加工資爭吵不休……”
1984年,剛剛接任株洲所所長的丁愛國果斷地向上級提出“不要國家事業(yè)經費、擴大經營自主權”。即在堅持以科研為主的同時,抓好生產經營;打破鐵飯碗,實行科研有償合同制;打破鐵交椅,取消干部終身制,實行所長負責制和干部聘任制;打破大鍋飯,克服平均主義,實行課題合同承包制;打破人才部門所有觀念,允許人才自由流動,放活科技人員。
這是株洲所發(fā)展進程中極其關鍵的一步,使株洲所進入“科研—生產—效益—科研”的良性循環(huán)的道路,形成自我造血、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生產力一旦得到解放,就會釋放無窮的能量,到1988年,株洲所銷售收入就達2200萬元,凈收入400多萬元,比改革前的1983年分別增長4倍和2.5倍。被當時來所考察的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贊譽為“科技長入經濟的火車頭”。
8年后,株洲所上演了第二部變革的樂章。1992年,丁愛國提出了深化改革的總思路:轉化整體機制,實行人員分流,加強研究開發(fā),放開搞活經營,推行“小研究、大企業(yè)”和“小管理、大經營”的管理結構。
1992年8月,株洲所登記注冊“株洲時代集團公司”,將原來的車間、試驗室公司化,形成了“大雪球”與“小雪球”協調發(fā)展的新局面。
就這樣,又過了8年,2000年,株洲所和3公里外的株洲機車廠一道,成建制與鐵道部正式脫離,同屬于中國南車旗下,正式轉變成具有現代企業(yè)管理體制的企業(yè)實體。
近十年來,為適應鐵路跨越式發(fā)展需要,株洲所提出了“保地位、求發(fā)展”、“走好條鋼軌、走出兩條鋼軌”和“走資產經營和資本運營相結合”三大戰(zhàn)略舉措。
這次持續(xù)而深入的改革,使株洲所實現了與市場的完全對接,由此走上了跨地區(qū)、跨行業(yè)、跨國經營的多元化發(fā)展道路。
在外人看來,株洲所的變革與株洲廠的變革能有什么關聯呢?而對于這方圓3公里的人們來說,可謂唇齒相依。廠、所雖然正式“分家”變?yōu)樾值芷髽I(yè)了,但是很多人用“廠、所不分家”來形容相互之間的依存度、協作度。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到90年代末,廠、所密切協作,共同推動中國電力機車技術向世界先進水平奮起直追。從韶山3型電力機車開始,韶山4型、韶山5型、韶山6型、韶山8型直到韶山9型,使中國站到了世界直流電力機車技術的高地。
當年的時光早已成為歷史,各種車型下線的照片里面,清晰地留下了共同參與研制的廠、所員工的音容笑貌。
這變革的第三跳,或許,得從2000年中國南車成立的第一個年頭算起。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外巨頭鐵路機車行業(yè)巨頭進入中國的門戶洞開,一聲“狼來了”,這里的人們奮起變革。
那一年,中國南車展開了“提問題—討論—反饋意見—再提問題”的過程,如是反復數次,逐漸形成了以“四化”為核心的改革方向,即“主機產品集約化、關鍵零部件專業(yè)化、一般零部件市場化、后勤輔助社會化”。中國南車董事長趙小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道。
這種變革的春風從北京的中國南車總部吹到了株洲基地。作為主機廠的株洲機車廠開始剝離后勤、輔助、社會職能,公安、學校、醫(yī)院以及一般的零部件生產單位基本實現向地方的移交和獨立自主經營,并在2005年由工廠制完成了向面對市場主體的公司制的現代企業(yè)變革,掛牌成立了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簡稱株機公司)。
至2010年初,原隸屬于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的株洲南車電機公司,按照“關鍵零部件專業(yè)化”原則完成了電機業(yè)務的整合,升格為中國南車的一級子公司,形象地說,就是他們由原來的“母”、“子”企業(yè)變成了兄弟企業(yè)。
至此,中國南車株洲基地,形成了株機公司主攻軌道交通整車系統集成的研發(fā)與驗證、株洲所專注于攻關如牽引傳動與網絡控制等核心部件,株洲電機則負責電機、變壓器等關鍵零部件的研制開發(fā)。
趙小剛說,株機公司也好、株洲所也好、株洲電機公司也好,正是通過輕裝上陣,構建了現代企業(yè)制度、明確了各自的主攻方向,才能以更好的精力、更明確的目標投身商海的搏擊。
伴隨著企業(yè)制度的變革,在產業(yè)格局方面,自2001年開始,中國南車株洲基地也開始發(fā)生深刻的變革。
這一年的4月,國家準許生產城軌車輛的執(zhí)照在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落地,一舉改變了這里數十年來單一電力機車主產業(yè)的格局。
產業(yè)布局的變革,不僅是株機公司受益,作為株洲所、株洲電機公司也成功進入城軌產業(yè)的領域。以獲得中國首批自主創(chuàng)新產品的深圳地鐵一號線續(xù)建工程為例。通過以此為發(fā)端以及后續(xù)項目的積極介入,株洲所成功進入城軌車輛的牽引傳動、網絡控制產業(yè)領域,株洲電機公司成功進入城軌車輛的電機和變壓器產業(yè)領域。
而近年來,隨著整車企業(yè)株機公司城際動車組、輕軌列車、中低速磁浮列車、儲能式輕軌列車等新產業(yè)的成功進入,株洲所、株洲電機等研制的牽引傳動、網絡控制、電機、變壓器等不同程度實現了同步開發(fā)、同步裝車。
株洲電機公司等還先后進軍高鐵列車核心部件、油田電機、風力發(fā)電等領域。
株洲所的產業(yè)規(guī)模和發(fā)展速度均保持了大幅度增長,盈利能力穩(wěn)步提升,在軌道交通裝備、新材料和新能源三大產業(yè)板塊成功實現了從蓄勢發(fā)展到就勢突破的漂亮大轉身,完成了產業(yè)發(fā)展的同心多元化戰(zhàn)略布局。
株機公司則形成了在產業(yè)格局上以電力機車、城軌車輛、城際動車組為主,向中低速磁懸浮、儲能式電力牽引輕軌車輛、100%低地板有軌電車、機車制動系統等方向延伸的“3+X”格局,在產業(yè)基地區(qū)域布局上,逐步完成走出田心、走向全國、走向全球的“1+Y”跨越。
跳出單一電力機車的研發(fā)生產,變革釋放了活力。以此為發(fā)端,中國南車株洲基地由曾經電力機車產業(yè)的獨舞,蝶變?yōu)槿移髽I(yè)一方面在主產品上密切協同,向新的產業(yè)、技術領域進軍,另一方面在自身獨有的產業(yè)上則天高任我飛,由此相得益彰。
來源:網絡媒體走轉改報道組
相關新聞
精彩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