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種糧現狀報告——農民,如何種糧?(下)
2014-05-19 08:45 來源:央廣網 說兩句 分享到:
編者按:作為全國主要的產糧大縣之一,安徽霍邱縣通過土地流轉和規(guī);N植實現了糧食的連年高產和增產。其中,機械在規(guī)模化種植過程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規(guī);蜋C械化生產方式是否一路暢行無阻?
央廣網霍邱5月19日消息(記者紀翔 李偉民)據中國之聲《三農中國》報道,李培闊:“家里有地,二畝田,種稻子,效益還可以……”
李培闊,是安徽省霍邱縣的農民,家里有六口人,一年的收入也就兩千多塊錢。盡管如此,他并不想把地包出去。
李培闊:“家里六口人,沒別的事兒,光種地。有一些收入高,舍不得包!
像李培闊一樣,選擇自己經營“一畝三分地”的農民并不占少數,在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看來,從全國范圍看,我國土地流轉的程度相對較低,一家一戶零散經營的狀況大量存在,規(guī);a的特點并不明顯。
葉興慶:“現在流轉的程度還是比較低的,大概23%左右。真正實現規(guī)模經營,特別達到適度規(guī)模標準的還不是太多!
達不到規(guī)模有問題,達到規(guī)模了問題更多。安徽省霍邱縣好收成糧食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流轉了上千畝耕地,其中五百畝是沒有經過事先平整的。合作社理事長余道勝感嘆說,整理這些地費了大力氣,當個種糧大戶所面臨的困難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余道勝:“一個是農田設施,我覺著國家要把錢投在這塊上面,而不是種植戶花大價錢統(tǒng)一去整治;第二個是農電,農電現在覆蓋的范圍太窄了,尤其是沒有整治的地區(qū),灌溉還是很原始的方法,用柴油機灌,還是要抓緊改造!
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高價電用起來心疼,但這還都不是最大的問題。讓霍邱縣眾興集鎮(zhèn)糧食種植大戶韓大華最為頭疼的,是每年都要為缺人、缺錢、缺機械發(fā)愁。
韓大華:“人力工很難請,主要是好多人出去了,人比較少。全靠人家,不到位啊,如果可以,我想買兩套機器。親戚朋友借一點錢,還是借了不少!
“資金不足”幾乎成了所有種植大戶共同的困惑。安徽省霍邱縣的農場主馬月坤流轉了幾千畝土地,建設了上千平米的育秧大棚,幾百萬元的投資,讓馬月坤喘不過氣來,本想求助縣里的小額貸款,繁瑣的申請過程又讓她望而卻步。
馬月坤:“資金有困難,雖然有扶持政策,到底下來搞不到了。貸款都要有公務員擔保,而且找擔保人也得夫妻兩個,麻煩。最后,拿了老百姓的錢,一分錢的利息!
同樣感到資金壓力的還有燎原農機合作社,雖然已經擁有上千臺機器,作業(yè)面積能達上百萬畝?梢獮檎麄霍邱縣提供農業(yè)機械化服務,擴大規(guī)模依舊是合作社社長陳國明下一步的打算,眼下,一項關于農機補貼的新規(guī)定,讓這一想法暫時擱置了下來。
陳國明:“今年本來還想增加幾臺,但錢不夠。以前有國補,有省補,拿一半的錢,兩年就可以回本,但今年沒有省補了,要干四年才能回本。補貼少的話,機械化速度發(fā)展還是慢,我舍不得投入,投入高了回不來本。”
再過一個月,霍邱縣的小麥要開始收獲了,對于種糧大戶們,除了期盼豐收,讓“谷粒歸倉”,賣出好價錢更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在農場主馬月坤看來,這樣的愿望實現起來并不容易。往年賣糧時,糧站總是精挑細選,老馬只好將糧食低價賣給糧販子。為了不再受制于人,今年,他自己建了一座糧庫,希望豐收的同時也能帶來好的收入。
馬月坤:“市場有困難,糧站收購,幾乎都是人情關系,都是小販子多,我們自己去賣,挑肥揀瘦,所以今年我建了個倒倉,我放著,合適就賣,不合適就不賣!
不論是設施匱乏、資金困難,還是人力短缺、銷售困難,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規(guī)模化和機械化種糧的發(fā)展。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認為,未來需要加大投入,不斷提高種糧效率。
葉興慶:“今后一個時期就是要把政府的重點轉向扶持家庭農場,適當引導培養(yǎng)一批新型農民,讓他們能夠發(fā)展規(guī)模生產;從機械化的角度,要對農機補貼政策,做一些調整和完善,從前期注重農機購置補貼,轉向把農機作業(yè)的補貼納入政策范圍來!
編輯:陳江南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