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lián)網平臺出現后,人類社會就面臨著全新的“傳播生態(tài)”。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到新媒體的融合,還是新聞評論到網絡評論的轉變,新聞傳播的方式和內容都順著“網絡”大勢而變。網絡評論作為新聞傳播的一股后續(xù)力量,它以體載的多樣化、角度的平民化和語言的個性化受到大眾的喜愛。不難看出,這種轉變既迎合著民眾的需求,也引導著社會主流聲音。
今年春節(jié)期間,央視出品《習近平最牽掛的人是誰》的微視頻在網上瘋狂傳播。在這部微視頻中,平時《新聞聯(lián)播》中看不到的鏡頭都出現在里面。習近平總書記拉著滿身都是泥巴的老鄉(xiāng)的說:“見到你我也很高興。”又關切的問:“我看到你穿的衣服可是夠臟的了,有人幫你料理料理生活沒有?”這些真實而溫暖的鏡頭讓我們看到了困難群眾的艱苦,也看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不遠千里走訪貧困群眾的愛民之心。視頻通過一個個簡小的故事,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一段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這是傳統(tǒng)的新聞評論所不能具有的畫面感。缺少了情感上的認同,就縮短了傳播的寬度,而視頻評論以平實感人的鏡頭打破了“精準扶貧” 新聞主題的傳播壁壘,讓這個極少人去關注的話題,瞬間就走進了大眾的心里。
在網絡空間里,任何人都是信息的一個結點,既接受鋪天蓋地而來的碎片信息,又對這些信息進行自我處理加工后再重新發(fā)布,他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評論者,更是信息的傳播者。
2016年,世界物聯(lián)網博覽會在江蘇無錫舉行。在很多人心中并不知道物聯(lián)網是一個什么新奇玩意。作為互聯(lián)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產品——物聯(lián)網,即使官方媒體不厭其煩的宣傳,大眾也是曲高和寡。在物聯(lián)網博覽會召開之際,江蘇宣傳部門廣開言路,以網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互聯(lián)網的案例作為網絡評論文章開設專題欄目,這種具有說服力的網評不僅擺脫了官媒高大上的宣傳調子,也讓評論更接地氣,很多網友直言:“原來物聯(lián)網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痹谖覈鴮嵤┲圃鞆妵鴳(zhàn)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要求把制造業(yè)和互聯(lián)網相融合。對于我們這個網絡大國,網與各行各業(yè)息息相關,“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有了關注才有大眾的參與,集廣大群眾的智慧,中國必將從網絡大國成為網絡強國。
其實,在網絡“大勢”下,網絡評論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對某個事件的觀點表達,它同時還擔起了輿論引導和輿論宣傳的重任。網絡評論“順勢而為”,其核心在“勢”!皠荨笔蔷W絡評論多元化、多化樣的優(yōu)勢,也是網絡評論走向的趨勢!皠荨,更是勢能,是可以借助網民傳播的力量和能量,可以讓更多的主流聲音深入民心。(菉葭蒼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