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眾多游客選擇參觀博物館,各地博物館出現排隊長龍。10月2日上午9點,遼寧省博物館門口已經排起了三十幾米長的隊伍,參觀者出示預約碼和健康碼后,有序進館參觀。類似的場景在成都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等也不斷出現,游客參觀熱情高漲,對博物館精彩的展覽和先進的服務表示滿意。

  記者近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截至2019年底,全國備案的博物館達到5535家,比上一年增長181家。相比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只有21家博物館,今天的中國博物館數量增長了260多倍。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我國平均每2天新增一家博物館,達到平均25萬人擁有一家博物館。博物館的參觀人數也節(jié)節(jié)攀升,“逛博物館”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

  ——“5535家”背后,是博物館建設力度持續(xù)加大。

  今年6月28日,江蘇省文物局發(fā)出今年第三張《博物館備案確認書》,同意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館備案。至此,南通市備案博物館總數已增至25座。這是今年南通市建成的第二座博物館。作為我國近代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祥地,南通市近年來以博物館建設為抓手,打造環(huán)濠河博物館群,成功晉升國家5A級景區(qū)。

  博物館建設熱潮遍及全國。截至2019年,已有11個省份的博物館總數超過200家,其中山東、浙江、河南、陜西超過300家。北京、甘肅、陜西等一些省份已達到12萬至13萬人擁有一家博物館。江蘇已基本實現“縣縣有博物館”的目標。

  截至2019年,我國包括文物和其他部門在內的國有博物館3825家,占比約69%;非國有博物館1710家,占比約31%。一大批特色鮮明的博物館相繼落成,香山革命紀念館、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很多新建成的博物館造型獨特、氣勢宏大,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筑和文化旅游中心。據統(tǒng)計,2019年全國博物館帶動旅游收入約324億元。

  ——“5535家”背后,是群眾的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截至2019年底,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達到4929家,全年接待觀眾10.22億人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認為,普惠均等是我國博物館顯著特征,“每個社會個體都能走入博物館的文化殿堂,汲取知識與養(yǎng)分。博物館成為文化惠民的重要力量!

  我國博物館的策展水平也日益提升,眾多精湛的展覽令觀眾大飽眼福。2018年,國家博物館舉辦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覽“偉大的變革”,4個月吸引全國423萬觀眾共赴“時光之約”,僅觀眾留言就達312萬多字!盀樾轮袊旎泄仓醒朐谙闵健薄按竺纴喖殎啞獊喼尬拿髡埂薄叭A夏第一王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基本陳列”……展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淀。

  層出不窮的精品展覽使博物館成為不同年齡觀眾的“打卡地”。首都博物館一項調查顯示,18歲以下的參觀者和家人一起參觀的占到了43.9%。陜西歷史博物館的調查也發(fā)現,19歲至30歲之間的參觀者占總人數的比重最大,達44.62%。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參觀博物館作為出游時的必備項目。據統(tǒng)計,2019年全國博物館舉辦展覽2.86萬個,接待觀眾12.27億人次,其中非國有博物館接待1.19億人次。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參觀博物館人數最多的國家。

  ——“5535家”背后,是科技創(chuàng)新服務創(chuàng)新不斷升級。

  當前我國博物館正在加速現代化、智慧化建設。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方法在博物館推廣應用,智慧博物館建設方興未艾,博物館走入高質量發(fā)展的快車道。

  今年2月,國家博物館線上《國博好課》,首期邀請專家孫機解讀“鎣”的功用。國博講解員們在各大直播平臺上帶領觀眾“云看展”,40多個虛擬展廳吸引了1.2億點擊量。與此同時,山西博物院在各平臺推出直播活動,主題涉及青銅文化、民族融合、壁畫藝術,觀看量超過65萬人次;鄭州博物館工作人員手持云臺拍攝文物展,通過5G網絡現場直播,吸引了大批觀眾……據統(tǒng)計,今年春節(jié)期間全國博物館共推出2000余項線上展覽,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

  此外,博物館走出去步伐頻率加快,文明交流互鑒力度空前!笆濉逼陂g,我國博物館舉辦300余場文物進出境展覽,受到廣泛好評與歡迎。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6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