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沙8月3日消息(記者堯遙)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走在位于長沙望城的銅官窯歷史文化街道上,傳來的陶瓷碰撞聲仿佛將人拉回到1200多年前。8世紀中后期,湘江之濱的青山綠水間,銅官窯在這里興起。
長沙銅官窯歷史文化街區(qū)
在銅官街道的一家陶藝店里,56歲的黃師傅在展示陶藝的拉胚技術。湖南省博物館瓷器研究專家方昭遠介紹說,長沙銅官窯以首創(chuàng)釉下多彩瓷和銅紅釉瓷而聞名于世,同時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書法、繪畫、雕塑等元素融入其中,開創(chuàng)了中國瓷器裝飾藝術上的先河。在唐代中前期,長沙窯沒有出現的時候,大家都認可“南青北白”。但是長沙窯出現之后,“南青北白”的格局就被打破了。民間研究者有一個概念,叫“南青北白長沙彩”,就是當時三種主流的裝飾工藝。
黃師傅展示陶藝拉胚技術
1998年,印度尼西亞的勿里洞島海域,一艘沉沒多年的船舶被打撈出水。令人驚嘆的是,出水的67000件貨物里,竟然有56000件瓷器。從刻有“寶歷二年七月十六日”(公元826年)的瓷碗題記推斷,沉船為公元9世紀上半葉。經過專家學者鑒定,終于確認這是1200年前的阿拉伯帆船“黑石號”,滿載的是來自中國唐朝的貨物。而這56000件瓷器,都來自中國長沙窯。
方昭遠說:“像長沙這種彩瓷,尤其是上面畫了人物、花鳥、山水等很精細的繪畫,包括上面還題寫了詩文的瓷器,只有長沙窯有。它的裝飾特征非常鮮明!
從湘江,到洞庭,再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長沙窯的陶瓷遠銷到亞洲各地和東北非等20多個國家。長沙銅官窯博物館文物管理部部長瞿偉介紹,湘江出發(fā),遇洞庭、遇長江、遇揚州,再到廣州。在廣州進行統(tǒng)一整理打包以后,再出發(fā)到印尼等地。東亞這邊到了日本、朝鮮、韓國,最遠的地方到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亞。
“黑石號”沉船發(fā)掘現場照片
從繪制西亞文化元素紋飾的碗,到鐫刻阿拉伯文字的背水壺,再到西域地區(qū)流行的帶流燈……方昭遠稱,長沙窯可以算得上是唐代的“外向型企業(yè)”,其產品暢銷海外,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很多學者把“海上絲綢之路”也稱作是“海上陶瓷之路”!昂谑枴钡哪甏貏e早,處在唐朝中晚期,它是目前發(fā)現的“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一艘沉船,所以稱它為最早驗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物證。
長沙銅官窯瓷
長沙窯,大唐造。銅官窯博物館里,1760件釉色豐富、工藝繁雜的瓷器讓人目不暇接,其中的162件(套)是去年回歸的“黑石號”文物。在瞿偉看來,銅官窯博物館更多的是在擔負傳承和教育的使命,而銅官窯本身也給當今的人們帶來啟發(fā)。他表示,文化交流沒有國界,銅官窯發(fā)展的思路是互贏互利,文物發(fā)展最大的好處是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通過銅官窯遺址的建設和開發(fā),促進當地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和復活,帶動了一個地方產業(yè)的發(fā)展。
憑借國際化的品牌優(yōu)勢,銅官窯已成為長沙沿江建設、跨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目前,周邊陶瓷企業(yè)和文創(chuàng)產業(yè)紛紛涌入,以銅官窯為龍頭、以陶瓷為支撐的產業(yè)格局正在形成,開發(fā)建設有力地撬動了“一江兩岸”區(qū)域發(fā)展。